
5月6日晚,一部真实反映60多年前雪域高原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同仇敌忾、共御外辱的爱国精神,充分展现香格里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再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光辉历史的大型民族史诗电视连续剧《香格里拉》,在CCTV-1首播。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涛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致辞说,美丽的香格里拉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干线,是一块自然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荟萃之地。近年来在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繁荣影视创作、发展影视产业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影视制作经营机构改革、放宽影视产业市场准入,拓宽影视产业融资渠道、加强影视产业中介服务、加大影视产业扶持和影视精品奖励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云南影视产业正处在最佳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云南题材、云南故事、云南摄制在影视界不断形成新的冲击波,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又一亮点。
电视连续剧《香格里拉》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北京阳光盛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铭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袂打造,该剧是云南民族题材中的又一个好品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文化价值,是继《金凤花开》之后,云南推出的又一部全面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画卷的影视精品。
创新手法续写《神话》
《香格里拉》主要讲述了发生在香格里拉这块神秘土地上的一个关于民族、英雄、成长的传奇故事:在香格里拉的赛马节上,藏族青年扎西以其精湛的骑术赢得了土司女儿卓玛的青睐,但他却忽然动手劫持了勒仓多吉土司,原来,他的母亲和外公十多年前在金沙江边惨遭杀害,他是为了调查真相和复仇而来。然而,在这里扎西经历了许多磨难,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最终他放弃仇恨,告别恋人卓玛,带领同胞一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香格里拉》由香港著名导演蒋家骏执导,汇聚了胡歌、王力可、巍子、金莎、扎西顿珠等众多实力偶像明星,首度把香格里拉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貌搬上了荧屏。导演蒋家骏表示,该剧试图通过男主角扎西怀着仇恨来到香格里拉,但被这里的人、景色和文化所感染,最终放弃仇恨带领同胞走上抗日道路的传奇经历,高度还原藏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风俗特色,向观众展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和谐生存状态。
他说,《香格里拉》和《神话》一样,是一个题材极其独特的传奇故事,这让它具备了超越前作的基础。业界认为,蒋家骏擅长在保证作品质量的情况下取悦观众,加上胡歌、金莎等《神话》主创班底,让《香格里拉》具备了良好的未来前景,有望续写《神话》的“神话”,获得不俗的收视率。
艺术还原民族风情
据了解,《香格里拉》从男主角扎西一意为父母复仇展开,在民族团结、共同抗日的大时代背景下结尾,场面宏大,情节环环相扣,高度还原了藏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风俗特色,就像在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富有民族风情的油画,充满了民族文化奇幻瑰丽的想象,让观众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与此同时,《香格里拉》继承了阳光盛通《大国医》、《大瓷商》的一贯风格,在制作上非常考究,每个细节都追求完美,像剧中出现的少数民族服装、饰品只有少量是仿制,很多都是原版的珍品。有业界人士评论说,《香格里拉》是一部立体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画卷的电视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通过它观众可以全面而深刻地体会上世纪三十年代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风情,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另据介绍,剧组采用了大手笔的电影拍摄手法,从香格里拉到丽江,再到大理、松赞林寺、白水台、虎跳峡、梅里雪山,这些云南胜境一一出现在《香格里拉》的镜头中,它充分运用了西藏和云南的自然风光,展示了雪山峡谷的壮美,画面富有油画感,观众如同人在画中,用一种“上界”的语言,推动了剧情发展的同时,也将深度触及观众渴望自然的心灵。
驻北京记者 杜京 (云南日报)
作者:杜京
(本文来源:云网)